比特币挖矿耗电惊人
2021年夏季,剑桥大学的研究揭示,比特币挖矿所需的电量达到了134.89太瓦时。若将这一数字换算为国家用电量,其数值几乎与全球第27大用电国全年的用电量相当,比如马来西亚。自比特币问世以来已有13年,其用电量已达到如此之高,预计未来其用电量还将持续增加,或许会呈现无限制增长的趋势。
比特币的获取方式称作“挖矿”,这过程需要用到现实世界中的大型设备,而在网络世界里,主要得依靠电脑来进行计算。在比特币的起步阶段,中本聪便用家用电脑成功制造出了50枚比特币,当时所需的电力并不大;然而,现在为了挖掘更多的比特币,矿场主们不得不购买更多、计算能力更强的矿机。
比特币的起源与早期发展
在同年的年底,中本聪在“屠龙少年”项目中发布了《比特币: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》这份白皮书,对比特币的核心思想做了详细的阐述。他想要利用电子货币的力量,向美元的霸权发起挑战。然而,当时了解这一想法的人并不多,比特币仅在程序员圈子内流传,其价值并未被广泛接受。
过往,有一个被广泛传说的故事,讲述了一位程序员通过挖矿手段,最终获得了1000枚比特币。在那时候,比特币的价格并不高昂,了解并参与其中的人寥寥无几,它还主要局限于少数人的研究领域。
比特币的高光时刻
2020年,美联储实施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,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,其中发行的货币量在美元总发行量中达到了21%的比例。在这种背景下,比特币迎来了其历史性的辉煌时刻,价格成功上涨至68000美元这一重要关口。这种虚拟货币的显著价格上涨引起了众多关注,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集中在其身上,同时,也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竞相进入市场。
比特币价格的快速上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,众多人渴望通过投资比特币实现经济独立,甚至有人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原有工作,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比特币的交易之中。在那个时期,比特币几乎被视为一个创造财富的传奇。
价值与概念的背离
比特币的拥趸越来越多,这一现象导致比特币逐渐偏离了中本聪最初的设想。它不再仅限于货币范畴,其价值被劳动价值论视为“零”。当初比特币问世时,人类社会并未对其产生需求,它并非生活必需,且独立于商品流通体系之外。
比特币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,或许是因为它具有去中心化、匿名性和难以丢失等特点,因而具备了类似人造数字资产的价值。然而,这种价值在很大程度上,是建立于人们的想象和投机炒作之上的。
比特币对国内的影响
比特币在市场上的电力消耗急剧上升,若在国内广泛使用,将极大增加对其他行业电力的需求,从而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此类现象在我国已出现,并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。据预测,到2024年,我国比特币挖矿的电力消耗可能达到三峡大坝年发电量的3.5倍。
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,对比特币挖矿活动实施严厉打击,这促使众多矿场纷纷选择将生产设施迁出我国。这样的做法不仅显著降低了资源的浪费,同时也确保了电力供应能够满足其他行业的稳定需求。
比特币对国家的潜在风险
比特币体积虽小,却潜藏着引发国家经济崩溃的巨大隐患;以2021年9月萨尔瓦多将其定为法定货币的事件为例,这一决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。若比特币市场发生剧烈震荡,那些采纳其为官方货币的国家可能会面临极大的经济挑战。
过分依赖单一虚拟货币存在极高的风险,这样的行为也对其他国家发出了警示。因此,在制定经济政策时,国家必须更加慎重和理智。
对比特币未来走向有何看法?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。同时,也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,并且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。
发表评论